寬闊平坦的大道修到家門口,曾經破舊的院落煥然一新;應急水源保證了全縣生活用水,教育衛生條件持續改善……剛剛過去的一年,民生工程的陽光普照著金堂城鄉大地,越來越多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實惠,溫暖著全縣群眾的心。
  民生牽動民心,民心凝聚合力。2013年以來,金堂縣把持續改善民生作為科學發展,建設幸福金堂的重要舉措,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牽頭,嚴格資金管理,落實要素保障,啟動了10大類175項民生工程,為全縣近百萬群眾構築了一張密實的民生幸福網。
  基礎設施全面改善
  生活條件更好
  從山頂俯瞰三溪鎮白廟村,成片的臍橙林隨著山勢起伏綿延,柑橘飄香,碩果纍纍,漫山遍野都是金黃的臍橙,村子安寧祥和,宛若仙境。
  “感謝政府把我們用水的問題給解決了!今年果子結得好喔,收入應該會增加不少!”果農孫大爺掰開一個臍橙,臉上的笑容和手中的橙子一樣甜進了心裡。
  迴首兩年前,每到臍橙要上花的時節,三溪鎮白廟、金峰等村的村民便開始作難:在臍橙最需要灌溉的時候,卻因為鄰近的九龍灘非灌區缺水而不能及時供給補充水分。2013年金堂縣將農村水利設施納入了民生工程,新建整治山丘區微水工程510處,開工建設人工湖19座、完工13座,新增山丘區有效灌面0.56萬畝、節水灌面2.03萬畝,潺潺流水如甘露流進田間,也流進農民的心裡。
  2013年是金堂縣委確定的“設施提升年”。為了夯實發展基礎,提升城市功能,金堂縣重點在交通、水利、生態等方面下工夫,在融入成都“半小時交通圈”路網不斷改善的基礎上,進一步改善農村、山區交通條件,新(改)建村組道路255.1公里,完成旅游公路安保設施19.1公里,完成投資11149萬元,基本形成鄉鎮與縣域中心城鎮、鄉鎮與鄉鎮以及鄉鎮與村(社區)之間的“半小時”公路交通經濟圈。
  “城中村”及老舊院落綜合整治也是通過設施提升解民憂的又一亮點。據介紹,金堂縣總投資3500餘萬元,分批次啟動實施了全縣21個點位的“城中村”綜合整治及6個安置小區整治,重點解決道路、排水、照明、車棚、標線、綠化、門衛室等居民最切身的問題,“這才是大家盼望了多年的生活環境!”家住橘園路86號院的蔣大姐激動地說。
  公共服務惠及城鄉
  幸福指數更高
  吃過早飯,家住淮口鎮巴德小鎮的吳秀蓮出門了。她先把兒子送到幼兒園,然後坐上8路公交車,幾分鐘後便來到了縣上組織的農民就業培訓現場——她想學習一些家政和電腦方面的技術,今後可以就近找份工作。“現在咱們這裡什麼都有了,跟城裡人的生活一樣!”她說。
  和吳秀蓮一樣,公共服務的完善,幾乎讓每個金堂人都能感受到身邊實實在在的變化。
  2013年以來,金堂縣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營養改善計劃全面啟動,納入營養改善計劃的農村學校93所(2013年秋季合併2所校區後為91所),惠及學生5萬餘人;啟動廣興鎮九龍新邨和高板石龍社區集中居住區幼兒園建設;投資2.8億元加快實施“中小學標準化建設提升工程”,提升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資助普惠性幼兒園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殘疾兒童2006人,對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在校住宿貧困學生髮放生活補助,做到“應補盡補”。
  在醫療服務方面,2013年金堂縣實施了12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檔升級,城鄉困難群眾重大疾病住院救助666人,發放醫療救助金351.07餘萬元。榮獲國家衛生應急綜合示範縣,創建全省人口計生基層群眾自治示範縣。
  圍繞工業園區產業結構和企業用工需要,2013年金堂縣還創新就業培訓形式,設置與園區產業對口專業,培訓電工、焊工、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工、汽車維修工、手機維修工、縫紉工、製鞋工等二產專業培訓班68個班次共計3293人,開展訂單、定向培訓,全縣全年對新型農民工培訓共達2.05萬人次。
  同時,金堂縣還加大了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均達98.3%以上,城鎮新增就業6129人,向非農產業新增轉移就業1.23萬人,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統一和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至343元/人·月;城鄉困難群眾醫療救助57151人次。新建4所微型養老服務機構,農村養老服務設施17個。 本報記者 陳泳 文/圖  (原標題:金堂縣175項民生工程真情實意暖民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u08cufv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