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帶信用貸款帶孫子,每月能領1380元的養老金,還能享受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在平谷區夏各莊村,65歲的胡志清笑著跟記者說。
  夏各莊村九成農民已經實現整建景觀設計制轉居,轉居後農民不僅可以享受與城鎮居民相同的醫療保險,在達到退休年齡後還可以辦理退休手續。
  本是一項利民的好政策,可在剛推廣時,msata胡志清和其他村民並不接受。
  2012年,平谷最大的村夏各莊村面臨拆遷,5000多人將實行農轉居。農轉居後,就要像城裡人一樣先繳納社保,退休後領取養老金,對農民來說,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險政策燒烤他們“一摸黑”。
  平谷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調研人員敲開了胡志室內裝潢清的家門,幾個人開始跟胡大爺介紹農轉居政策。
  “哪有這麼好的事兒?”看著工作人員的熱情勁,胡大爺提高了警惕:“你們不會是賣保險的吧?”第一次宣傳,沒說幾句話,幾個工作人員就被胡大爺請出了家門。
  本來是好的政策,為什麼村民就不理解呢?平谷區人社局工作人員也納悶,“但不管怎麼樣,把村民當親人,把這些好政策不厭其煩地講,肯定會有效果。”
  隨後,30個人的工作組開始陸續給村民們“上大課”,工作人員把老百姓最想知道的問題編成多媒體內容,每天100戶,從早上8點講到11點半,這樣整整上了一個月。不過令他們鬱悶的是,老百姓還是不買賬。
  沒效果,那就接著來。
  第二個月開始入戶針對性地講解,兩人一組,由本村人帶著一戶戶進行。有了前期鋪墊,這次,工作人員終於能進家門了。老百姓提問題,工作人員來回答,每天講七八戶,這樣又過去一個月。
  不厭其煩地講,終於有了效果,第二個月200多人簽了協議,但更多的人還在觀望。
  第三個月,工作人員又開始奔赴田間地頭、路邊樹下,跟村民們聊家常、說政策,一步步,村民開始慢慢地接受了。
  “社保政策複雜難懂,讓農民自己來搗鼓肯定不行。我們還得接著來。”人社局工作人員說。他們帶上計算器,進到每一家,挨家挨戶為老百姓算賬,給每個村民計算需要繳多少錢才能享受退休待遇,怎麼才能少交錢又能多受益。
  一戶戶算,雖然是費力的“土辦法”,可讓農民對自己的“社保賬”心裡有了底。
  到今年10月份,夏各莊村農轉居1757戶4604人,已完成總戶數的九成,405人辦理了退休手續開始領取退休金,1165人已經辦理醫保手續並且可以享受醫保卡報銷待遇。
  落實惠民政策的周折,讓平谷區人社局也意識到,只有把在辦公室坐等變為主動上門,像對待親人一樣為老百姓考慮,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好的政策才能真正落地。
  他們將這一理念稱為“親人式服務”和“家教式服務”,並滲透到日常工作中。現在,在平谷區人社局辦事大廳,老百姓辦事時,有專門的引導員引導,儘量讓群眾少跑一趟路、少排一次隊、少等一分鐘。在田間地頭,工作人員一次次講解,一次次答疑,讓老百姓真正理解政策,得到實惠。  (原標題:“家教式服務”為農民算清社保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u08cufv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